编者按:随着碳排放压力的增大,中国的节能减排战略已进入攻坚阶段。在此阶段,容易实现的节能降耗工作已完成,节能减排必须向纵深挺进。其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正在不断壮大,这就是节能技术企业,它们在这场攻坚战中正扮演着逐渐重要的角色。为此,本报特开设“走进节能技术企业”专栏,对这一些企业的前沿性工作作系列报道。
提到节能减排,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高耗能产业的改造升级,或是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替代。其实,在我们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及其建筑里,节能问题也不容小视。
根据国务院2011年发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期间,建筑领域的节能任务量约占全社会总节能任务量的17%,即节约1.2亿吨左右标准煤。
“建筑是城市中最基本的耗能单元。如果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对提升中国整体的节能水平会有很大意义。”北京泰豪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品堃7月2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正常采访时说。
此外,该公司的实践还表明,以建筑节能为突破口,构建城市级的能源管理平台,不但可以让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的用能状况一目了然,还可以对用能方式来进行优化。
同高耗能产业的改造升级和传统汽车的更新换代相比,在吴品堃看来,建筑节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精细活儿”。
比如,两家建筑类型及面积差不多的酒店,耗能却不一样,那么其中一家在能源管理方面一定有更高的管理上的水准。把很多这样好的管理经验汇总,就能找出建筑能耗的优化管理模式。而由于建筑能耗的数据量巨大,这种分析和优化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方法,如分项计量、专家分析系统等。
“一次性大幅度提升建筑物电气设备的能效比,目前有很大困难,但是对建设物内所有的电气设备做精细化管理,实现整体节能,其效果却可以立竿见影。”吴品堃说。
比如对楼宇里面的灯光、空调等设备做智能化的控制管理,根据人员情况、环境情况和上班时间等进行精确的自动调节,完全做到按需使用,杜绝浪费。再如对中央空调的冷冻机进行基于模糊控制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机组的能效比。这些精细化、智能化的技术方法都可以为用户节省成本。
虽然看上去“零敲碎打”,但综合下来,建筑节能的效果也很可观。吴品堃和记者说,通过智能化的建筑节能管理,一座建筑的能耗能够更好的降低15%~25%之多。而泰豪在上海为几家客户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做的中央空调冷冻机节能管理项目,基本上在3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
不过,吴品堃也坦言,国内的建筑节能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虽然一些发达城市的技术并不逊色于国外,但往往建成之后,在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却存在不足。
“很多项目移交给管理方之后,在人力资源的配备、专业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使得智能节能系统很难运行在最佳状态。未来,由专业的服务企业对建筑物做集中的远程网络化节能管理与服务,将会很重要。”
此外,吴品堃建议国内相关管理者加强建筑节能意识。“有些管理者并不把建筑节能作为重点工作,所下功夫还不如在大楼经营等方面。”
今年5月底,由建设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建议》宣布对满足有关标准要求的三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2012年的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补助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补助80元。
吴品堃和记者说,以往只有一些涉外酒店,或是比较注重形象宣传的地产项目,有意愿进行绿色建筑的相关认证。而上述补贴政策出台后,虽然时间还比较短,但很多开发商已经表现出了较高兴趣。
此外,6月29日下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也被认为是建筑节能相关领域的利好。该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发展节能产业重点领域,而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正是上述重点领域之一。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比较各细致划分领域产业化现状、市场规模和政策环境,下半年最为看好政策驱动对于建筑节能服务企业的正面推动。
吴品堃向记者透露,目前泰豪正在和一些地方政府合作,构建城市级的能源管理平台。
根据泰豪的构想,这一城市级的能源管理平台的底层是由物联网构成的数据采集层。该层的基本功能是监控楼宇、工厂、企业的每个用能环节,然后按照行业进行聚合,形成行业中心,最上层的则是城市级能源管理平台。
吴品堃表示,构建城市级的能源管理平台,不仅让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的用能状况一目了然,还可以对用能方式来进行优化。
比如,能够最终靠该平台对同类型建筑的用能情况做对比,找出优点所在并进行推广,为整个城市带来用能方式的优化。
再比如,该平台还可以对钢铁厂等耗能大户的用能情况做跟踪,预测将来所需要的能源,对于城市节能规划很有帮助。
不过吴品堃也坦言,在构建这种城市级的能源管理平台的过程中,泰豪也将面临许多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难点。城市级别的能源管理,架构和平台都比以往单个建筑物的管理平台大得多,数据量也非常大,必须有更大的创新,否则很难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到有用信息,并总结出节能策略。”吴品堃说。
此外,城市级能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还需要城市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比如同一种类型的几幢建筑,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人、财、物也是自成体系,进行能耗数据的集中采集分析和节能管理就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对该建筑进行用能管理会面临一些复杂情况。
吴品堃认为,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还需要城市管理者站在更高角度,从节能减排的大局出发,调整管理结构。“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很多部门现在已经在通力合作,推动这项工作的进行,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